作为南京农业大学和常熟地方政府共建的产学研综合示范基地,南京农业大学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紧紧围绕常熟当地主导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基层农技推广技术体系及农户,通过技术示范、技术培训、信息传播等途径开展工作,让科学技术在农业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年,南京农业大学主持的“江苏省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在研究院示范基地实施,将更有力地推动本市蔬菜产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6月8日, 记者 冒着细雨来到位于董浜镇的南农大(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看到数位研发人员正在大棚内仔细查看设施早熟丝瓜的生长情况。据研究院技术人员蔡明品介绍,该丝瓜运用了春提早栽培技术,能比露地栽培丝瓜提早上市7至15天。在种植过程中,他们以本地“徐市铜管玉丝瓜”为材料,先后在里睦、东盾等地大棚进行丝瓜春提早栽培。春提早丝瓜在本月就可以结束采收,亩产3000斤,亩收入能达到7500元至9000元。与其相比,传统的露地丝瓜尽管亩收入也能达到6000元,但是采收期较长,成本相对较高。“在丝瓜幼苗期,我们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调节它,达到提早开花的目的,栽培成活率较高。另一方面,我们利用设施栽培,可以提早上市,使它的售价更高,同时也利于茬口布局,增加年亩收入。”蔡明品说,设施早熟丝瓜不仅显著提高了种植效益,而且技术易于掌握,广受农户欢迎,目前已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设施早熟丝瓜的成功推广,主要得益于研究院科协的技术创新。自2014年10月成立以来,研究院科协积极开展科技工作,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集成示范丝瓜、蚕豆等蔬菜早熟新技术、高效生产新模式,同时加强配套技术,包括病虫害物理防治、土壤改良、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对当地多家企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加强示范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推动研究院已有科技成果向董浜地方产业转化,在促进董浜地方蔬菜产业发展、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地方性农业人才培训及当地土壤改良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以董浜及常熟为重心开展科技创新服务、转化创新成果的同时,研究院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主动辐射周边及外围县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蚕豆栽培还带动了常熟等苏南地区已建大棚、双层棚等设施资源的利用,促进设施栽培类型的创新应用。研究院岗位经理曹玉杰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引进高层次的人才来充实公司的科协队伍,同时依托南京农业大学这个平台,引进更多接地气的先进技术,更好地开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常熟日报记者 周未